近日,山東新一輪“以舊換新”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不僅省級層面出臺了相關文件,舉辦了新聞發(fā)布會,各市也部署推動大規(guī)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這也讓新一輪“以舊換新”工作成為山東進入第二季度的“開篇”核心工作。
以舊換新,“新”在哪?
以舊換新,可謂舊詞新提。早在2009年,五部委就曾出臺方案,推動汽車家電以舊換新。但既然是“新提”,內涵自然不一樣。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推動各類生產設備、服務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
本輪的以舊換新,相比2009年,除了汽車家電,家裝廚衛(wèi)也納入其中。再加上工業(yè)、農業(yè)等重點領域的設備更新,“新”的范圍進一步擴大。這既是對市場需求的回應,更是對市場需求的挖潛。
山東是我國的經濟大省、制造業(yè)大省、消費大省,無論是從工業(yè)總產值還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來看,均居全國前列,推動大規(guī)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對于山東具有全局性、戰(zhàn)略性意義。
此外,大規(guī)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在推動更多高質量耐用消費品進入居民生活的同時,還有利于山東工業(yè)提檔升級、建立綠色循環(huán)體系。因此,開展大規(guī)模以舊換新對山東而言,不僅僅是落實國家相關文件精神,還能抓住機會進一步夯實綠色低碳高質量發(fā)展先行區(qū)建設的基礎。
4月8日下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風會,解讀《山東省推動大規(guī)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實施方案》聚焦“三個重點”,著眼智能化、綠色化、低碳化方向,聚焦汽車、家電、家裝三個重點領域,暢通消費品更新換代鏈條,推動汽車換“能”、家電換“智”、家裝廚衛(wèi)“煥新”。
消費品以舊換新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也因此受到高度關注。對消費者而言,如果能在購買汽車、家電、家裝等消費品時,享受到政府資金補貼,這無疑是個振奮的消息。在減少支出的同時,提升生活品質。
對企業(yè)而言,無論是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fā)展的既定方向,還是民眾對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的更高要求,都呼喚著企業(yè)緊跟產業(yè)升級和消費升級方向,不斷推動產品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對整個社會的大循環(huán)來講,“換新”也是一次地方產業(yè)體系的“煥新”,整體面貌的“煥新”,既能促進消費、拉動投資,也能增加先進產能、提高生產效率,還能促進節(jié)能降碳、減少安全隱患,既惠民、又利企,一舉多得。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規(guī)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面,山東早就開始了行動。
近年來,山東在供求端不斷優(yōu)化,提出建設先進制造業(yè)強省、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大力發(fā)展“十強產業(yè)”、開展工業(yè)經濟“頭號工程”行動、把數字強省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等,在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家裝等領域都有了長足的發(fā)展,相關產業(yè)和產品更具競爭力。比如,從2021年開始,山東新能源汽車銷量一直呈現較快增長,山東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等外貿“新三樣”成績亮眼。
換了新的設備,舊的設備去哪了?
“以舊換新”重在建立循環(huán)體系,在回收端,山東實施高效能循環(huán)利用工程,完善廢舊物資回收體系、提升廢舊物資處置水平、推動資源高水平再生利用,還將加快發(fā)展裝備再制造產業(yè)、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
山東在全國率先開展廢舊家電處理體系試點,自2020年以來,每年拿出省級財政資金支持海爾、海信、臨沂中綠等8個廢舊家電回收平臺和拆解再利用項目建設,為廢舊家電正規(guī)化、合法化拆解提供示范,推動家電行業(yè)綠色低碳發(fā)展。
在青島,海爾依托3.2萬家線下門店、10萬余名服務兵,創(chuàng)新搭建了家電回收網絡。市民通過小程序就可以提報家電回收?;厥盏呐f家電將被送到位于青島萊西的“回收—拆解—再生—再利用”為一體的家電再循環(huán)互聯工廠。在這里,舊家電將被拆解成可以再循環(huán)利用的材料。
在海爾再循環(huán)互聯工廠,一臺廢舊空調可以拆解出55%的鋼、17%的銅、11%的塑料、7%的鋁??梢苑謩e加工出1輛普通自行車,39米家用電線,280個礦泉水瓶,190個易拉罐。在這里,報廢成為了資源循環(huán)利用的起點,不但提升了資源的利用效率,還有助于降低碳排放。
消費品以舊換新并非簡單“換新”,而是一場產能的轉型升級。未來,新的消費空間亟待挖掘,如何將新型消費與市場動能緊密聯系起來?屆時,相信有準備的山東會用一系列行動給出答案?。ㄎ?李想)
2024-04-19 10:54:53
2024-04-19 10:53:06
2024-04-19 10:52:05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